国家统计局29日发布4月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该指数连续四个月处于“稳定”(绿灯)状态。有专家分析,国内经济增长偏热的势头已过,目前面对的仍是通胀压力较大,特别在四川地震发生后,国内物价水平或还有进一步上涨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唐有成指出,整个经济正在告别趋热是没有问题的,“今年全年经济过热不太可能,但是经济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原因是有灾后重建的因素。” 国家统计局把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指标分为5大类——冷(蓝灯)、偏冷(浅蓝灯)、稳定(绿灯)、偏热(黄灯)、热(红灯)。2007年第三、第四季度经济指数一直处于黄灯区。为此,2007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在2008年实施“双防”调控政策(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胀)。 不过,进入2008年,随着雪灾灾害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前3个月经济增长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整个经济逐步告别偏热区。而4月份数据显示,整个经济步入良性的“稳定”(增长)的绿灯区,但是通胀的压力仍然存在。 宏观经济告别趋热 唐有成表示,目前经济进入绿灯区,主要原因是外部需求下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由内需决定。考虑到雪灾以及“5·12”地震灾害的灾后重建因素,“滞胀的情况肯定不会出现”。 所谓的滞胀情况,是指经济增长出现停滞,但是物价仍然快速增长。2008年一季度,由于冰雪灾害和外部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幅为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降低,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担心出现“滞涨”的声音开始出现。 继一季度的冰雪灾害后,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再次给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过,由此导致的下半年投资加快已经没有疑义。 在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指出,这次地震灾害给灾区,特别是重灾区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设施造成极大的破坏,对当地生产总值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但是他也强调,“这次灾害对全国生产总量相信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是有限的。” 他指出,目前国务院已经开始启动灾后重建建设工作。整个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前期工作阶段、编制规划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根据了解,这次国家预计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大体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目前中央财政今年已经明确,先拿出700亿作为灾后重建资金,并已经明确明后年还要做相应的安排。灾后重建究竟需要多少资金,目前正在加紧研究。 唐有成指出,原来预计奥运会后重大建设项目会减少,不过灾后重建因素,将使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通胀形势仍不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景气预警报告,4月份处于偏热的单项经济指数有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项。其中,财政收入是连续十多个月亮红灯以来首次回到黄灯区域。 而CPI增长水平未来仍不容乐观,已经连续8个月维持偏热趋势。一位统计部门的研究人士指出,5月份食品价格的确在下降,但这是季节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同比价格仍然较高,比如猪肉价格仍未降下来,而一般农产品(23.30,-0.25,-1.06%,吧)价格水平也不低。“人力成本上升导致农产品价格难以降下来”。 一季度物价涨幅达到8%以后,4月份物价仍维持在8%水平以上。而下一步工业品资料价格上涨,对于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仍存在很大的压力。 国家发改委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46种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监测发现,4月(4月20日)与上月(3月20日)相比,价格上涨的项目有14种,主要是化肥、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价格下降的有13种,主要是鲜菜、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价格;价格保持稳定的有19种,主要是水、电、管道煤气。 本期36个大中城市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其中,化肥、钢材等价格分别比上月上涨1.5%到5%不等。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刘国光指出,目前担心的是钢材、化肥等这些工业品价格上涨在未来影响下游产品物价。 他认为,面对通胀压力,继续降低经济增幅对于缓解物价过快上涨有利。他建议国家继续加息,这对于减少CPI上涨的预期有好处。 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些投行认为,中国全年物价增幅可能为7%以上,大大超过国家预定的4.8%的水平。 不过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石刚认为不用过分担心,他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透露,四川省是农业大省,估计今年夏粮仍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收成。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保持粮价的平稳有比较好的条件,不会对CPI形成很大的影响。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