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来自北川的郑成兰到上海徐汇区中国中学上学的第二天。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12岁的郑成兰正在绵阳市南山双语学校上课,所幸,全班师生都安全地跑了出来。灾后第6天,郑成兰终于联系上在北川县小坝乡的父母,人没事,但家里的房子全塌了,路也毁了。家回不去了,学校又成了危房,在上海打工的姑姑5月21日把郑成兰接到了上海。前天下午,中国中学接收郑成兰借读。 为了欢迎这位来自灾区的新同学,昨天上午11点,她所在的初预(6)班召开了一场特殊的班会,提前庆祝六·一儿童节。 在班会之前,同学和老师达成了共识:绝不提地震。 “不要问地震的事” “我们到达了十字路口,正面向未来做出选择和迈跃……让我们用最坚贞的心灵和理念,告别历史,为理想打下将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坚固基石。” 初预(6)班作文最好的胡晗,代表全班同学发言,题目是《迎接成长》。文章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地震。胡晗后来告诉记者,“十字路口就像是人生很猛烈的转折点,而且是我们之前无法预知的”,隐喻的,就是地震。5·12之后,胡晗每天在网上看关于地震的消息,让他触动最大的,不是灾区的悲惨情景,而是人们面对灾难的顽强和毅力。他告诉记者,郑成兰来了不到两天,身边总是围着女孩子,还没有机会单独跟她讲话,他最想告诉郑成兰的是,“你要告别柔弱,学会坚强与独立。”他又补充说,“这是我想对所有受灾的小朋友说的。” 郑成兰发言了,同样充满了温馨的句子:“如果说友谊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郑成兰普通话很好,人也白白净净,挺漂亮,穿着学校送的新校服,看起来和她的上海同学没啥两样。开班会之前,学校的政工教导陈美珍小心翼翼地问过郑成兰,同学们都想知道地震的事,能不能讲一点?孩子低着头,什么也没说。 为此,郑成兰的新班主任顾怡还有意见了:“不是说不能问地震的事吗?”前几天,在得知学校有可能接收来自灾区的学生后,心理老师许琦就给全校老师上过一堂“灾后青少年心理干预”的辅导,讲了一些如何应对孩子心理恐惧的常识,其中一条:尽量避免让孩子重复记忆地震的情况。“反复地问,只会让孩子更加排斥,强迫她回忆发生过的事情,会对她造成‘二次伤害’。”许琦说,学校能做的,就是营造温暖的环境,让孩子慢慢融入集体,和同伴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当她完全信任新环境的时候,自然会讲的。” 在郑成兰来之前,顾怡还紧急给班上的小朋友“敲警钟”:千万要遏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准提地震!同学们信守诺言。郑成兰刚到教室,他们就用热情包围着四川来的小伙伴,“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吧”、“你的名字真好听呀”…… “孩子比大人想像得要成熟。”顾怡告诉我们,为了不让郑成兰显得孤单,从前天下午她来了之后,学生们彼此之间都不说上海话了,对话语言全部改成了普通话。 一起玩“同舟共济”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不需要利息和分红。” 班会课,同学们精心制作的PPT上,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孩子们的爱心,简单、热烈。郑成兰融入集体的时间比想像的要快,班主任顾怡说,郑成兰上完第一节课后,她就听到6班的教室传出歌声,同学们成了“点唱机”,郑成兰想听什么歌,他们就唱什么歌。16个女生一起带她参观校园,18个男生嚷着要她去当班级篮球赛拉拉队员。 昨天的班会课上,还有个游戏,叫同舟共济:几个同学站在一张报纸上,然后对折脚下的报纸,再站上去……报纸越折越小,同学们每次要想方设法让同样多的人站上去。主持班会的胡晗说,这是告诉大家,“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是克服困难的致胜法宝。”郑成兰参加了女生那一组,和4个同学毫不犹豫地抱在一起,跟另外5个男生比赛。比赛结果是大家笑着乱成了一团,根本无法比出个胜负来。 不知道郑成兰是否理解游戏的深意,不过,她笑得很开心。 在教室里,郑成兰的座位离讲台最近,和班长同桌。“全班一致同意,这个位置安全感最强。”顾怡告诉记者。由于四川与上海教材不同,郑成兰在学习上有些不适应。同学们课后抢着要给她划重点,顾怡说:“她也很要强,下了课就在请教语文老师了。”前天,顾怡把一些欠“作业债”的学生留下,没想到郑成兰也留下了,和同学一块做作业。 不过,老师们决定暂时对这个孩子在学习上不提任何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地生活,能忘记那场灾难最好。” 把郑成兰分在初预(6)班也是校方经过多重考虑的。这个班不仅学习成绩年级里数一数二,还是“音乐特色班”,一周3节音乐课,班主任也是音乐老师……凑巧的是,郑成兰也很喜欢唱歌,她告诉记者,爱听湖南电视台“快乐男声”歌手张杰唱的歌,最喜欢他唱的《最美的太阳》。“以后我唱给同学听。”她羞涩地告诉我们。 在昨天那节不提地震的班会课上,孩子们也唱了很多歌,其中有首歌叫“和谐到永远”,歌词说,“手牵手、肩并肩,托起美好新天地”。 “有啥子事跟我讲” “你有啥子事情,都能跟我讲。”昨天的班会课后,中国中学的校长孙占林用四川话跟郑成兰说。孙校长是上海人,但研究生却是在四川大学读的,能讲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我保证你在上海过的是最开心的日子。”孙校长郑重地承诺。 这场地震对郑成兰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无从判断。郑成兰的姑姑告诉记者,“现在她上楼梯脚还会发抖。”郑成兰阿姨家的孩子在北川中学读高三,这次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了。“前两天才告诉她,也没看到她哭,就是发了一会呆。” 地震后,郑成兰跟着舅妈一家,住了好几天简易帐篷,生活很艰苦,但更苦的是,一直没有父母的消息。她的家,北川县小坝羌族藏族乡,在绵延的大山里,直到5月18日才有救援队通过空降进入。父母拿着部队的卫星电话,给女儿报了一声平安。郑成兰的姑姑说,这几天通讯好了点,电话能打出来了,就是时断时续。但电话再难打,郑成兰的父母也坚持每天都要听到女儿的声音,“他们最担心她的读书问题,现在可以安心咯……” 至今,郑成兰的父母还坚守着已是一片废墟的家园。“爸爸说,他们还不能离开家,现在是农忙,要赶在唐家山堰塞湖溃堤之前收割庄稼。”郑成兰认真地告诉记者,她并不爱多讲家里的事,但跟记者打听了好久堰塞湖的情况:“现在怎么样啊?危不危险?电视里还说要用炸药。”在上海,除了每天和父母简短的通话,郑成兰只能通过电视新闻来得知家乡的情况。 中午吃饭,心细的陈美珍老师特意让食堂弄了一碗辣椒酱。习惯餐餐吃辣的四川小女孩,看见辣椒酱立刻就笑了,像捧着宝贝似的。“上海菜有点甜,我不太习惯。”吃饭间歇,郑成兰又对老师说:“这辣椒一点也不辣。”一旁的小男生叫起来:“女孩子不能吃辣,吃多了脸上会长痘痘。”又一个男生反驳:“你懂什么,吃辣的地方才出美女。”这一下,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昨天,学校还给郑成兰准备了儿童节的节日礼物:大红书包、粉红笔袋,漂亮的带锁笔记本。同学江芝星还要送给郑成兰一样礼物:周末陪她去逛城隍庙———来上海一周了,郑成兰几乎哪都没去,一直待在姑姑家里。 让郑成兰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是所有人的心愿。(记者 尤莼洁 彭 薇 李爱铭)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