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情况调查和噪声的测量与分析》开题报告 人大附中高一(13)班郎瑞田张梦溪臧鹏飞
[1] [2] [3] 下一页 写研究报告;臧鹏飞同学有数学特长,逻辑思维缜密,将在安排实验进程、统筹规划、算法设计方面发挥他的特长,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实际测量、最终成果解释的工作。另外,查阅资料等工作将由以上三位同学共同担当,组长由郎瑞田同学担任。我们几位同学将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从而使课题研究更顺利地进行。 2.实验条件 我们考虑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环境噪声测试分析仪(挪威NOSONIC公司生产)和噪声暴露计(浙江杭州声学仪器厂生产),这些仪器我们都在向有关的科研单位申请免费提供。以上仪器都已获得国际认证,可以使我们的数据测量更加精确。本研究除了需要以上专用仪器外,还需具有的设备、仪器有:计算机、复印机、Matlab计算机软件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经多方联系,解决方案如下:复印机可以借到, Matlab软件目前已经在郎瑞田的计算机上安装成功。因此设备问题将得到解决。 3.指导老师 主要的指导老师是周庆林老师。此外,我们还有幸得到了任文堂研究员(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噪声与振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有害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和北医三院赵一鸣教授的悉心指导。我们将申请把这一课题作为子课题纳入他们主持研究的“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标准研究”国家级科研课题之内,以求得更多的技术支持,更提供给我们一个为社会做点贡献的机会。 (三)研究方案 本课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海淀区居民对餐馆声环境的主观评价和认识。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深入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确定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整理、统计调查结果,了解目前海淀区居民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声环境的认识以及具体对餐馆声环境的满意程度。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第二部分是餐馆实测声环境的评价,我们将选择高、中、低档餐馆中具有代表性的各5个,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实际噪声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用计算机统计、处理,分析噪声来源和实际危害,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一套量化的不同等级餐馆声环境评价标准,对15家餐馆声环境进行评价,从而了解目前海淀区餐馆的声环境质量以及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此阶段我们将采取分层抽样、实测分析的研究方法。最后,我们将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号召市民做文明的就餐者。 1.研究假设 我们仔细分析了目前手中的资料,为使研究目标明确,提出以下假设: (l)餐馆的噪声强度与顾客人数成正比,与餐馆面积成反比。 (2)平均每位顾客制造的噪声随餐馆档次的升高而减少。 (3)餐馆顾客人数在高峰期呈正态分布。 这些假设正确与否,还需要我们通过具体的研究来证明。 2.研究方法 (1)在调查居民对餐馆声环境的认识与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主要使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 (2)在餐馆声环境的测定与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取分层抽样、实测分析的方法。 3.研究成果及形式 第一部分:调查、测量的结果统计,主要是直接将问卷调查、实际测量的结果统计制表、制图,汇报出来。 第二部分:初步制定《餐厅声环境的评价标准(试行)》,对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建议部分,包括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建议、对餐馆改善声环境的建议和对顾客合理选择就餐时间及地点的建议。 第四部分:论文。 居民对餐馆噪声危害的认识及评价、居民对各餐馆声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与以其客观测量结果的对比及结论、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的估计等。 4.研究进度 研究进度大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查阅资料(2001年12月一2002年1月)。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以下问题: ①有关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例如,仪器测量的数据及其意义、数据用计算机获取的方法、记录数据的时间间隔及可持续的最长时间等。 ②餐馆中噪声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③设计调查问卷及统计调查结果的一般方法。 ④目前关于噪声评价的具体法规及计量单位,以及自行建立一套评价标准的一般方法。 ⑤餐馆等级的划分及其依据。 ⑥国外高档餐厅声环境情况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差距。 ⑦研究此课题的国际意义和科技意义。 (2)社会调查(2002年1月~2002年2月)。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合适的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对收回的调问卷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处理的要点包括:居民对噪声知识的一般了解情况、对噪声各种危害的了解情况、对目前餐馆的声环境质量的满意率以及改善声环境的愿望(包括可能由此带来的价格提升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否值得等)。 (3)数据测量(2002年1月~2002年4月)。将北京市城区的餐馆按一定的标准(查资料获得)划分为高、中、低三档,在每档中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餐馆。在配备了测量噪声的先进仪器后,前往选定的餐馆就餐。 就餐的时间要从就餐高峰期开始之前持续到高峰期结束之后以便完整记录餐馆噪声的变化过程。在就餐过程中,记录餐馆最大可容纳顾客的数量、高峰期顾客的数量等参数,观察餐馆的建筑结构,并且了解顾客在餐馆的行为(主要指发出噪音的行为,即大声说笑、交谈、叫喊等),从而了解餐馆噪声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也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了居民对声环境的认识和自觉保护声环境的意识。测量结束后结果输入计算机待用。 (4)数据处理(2002年5月~2002年6月)。主要是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问卷的统计处理纳入步骤2)。对采集的15家餐馆的噪声强度对时间作图,然后进行下列分析: ①函数拟合:通过函数拟合确定餐馆声环境与时间(尤其是与高峰时间)的定量关系。 ②确定高峰:根据就餐人数确定餐馆就餐的高峰期。 ③取平均值:分别在高峰期前后及高峰期取噪声强度的平均值。其中低峰时的噪声强度可以代表餐馆固有的噪声强度。高低峰的差值代表高低峰时段的噪声差异,可以用来描述就餐人数对餐馆声环境的影响,参考各餐馆高峰时期的就餐人数,可以定性地表明各档次餐馆就餐人的素质(平均值之差与就餐人数的比值越大,说明单位数量的就餐人数对环境的破坏越大,素质越差)。 ④归纳汇总:将以上各因素汇总起来,得到影响餐馆各因素的权重,从而可以比较准确地知道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⑤综合对比:将各档次的餐馆数据进行综合平均,档次之间进行对比,得出各档次餐馆的平均声环境质量。再将所有15家餐馆的数据进行平均,了解餐馆总体的声环境质量。 ⑥主客观对比:将客观测量所得的餐馆总体声环境质量与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悉知居民对餐馆声环境质量的了解程度。 ⑦结论解释:把观察、测量、统计所得的结果结合起来,对以上确定的各种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将确定出噪声主频、均值、峰值以及频谱分布与各因素的定量关系。本阶段是此次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也是确定研究成果的重要阶段。 (5)提出建议、撰写论文(2002年6月~2002年7月)。针对研究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向政府部门建议加大餐馆声环境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声环境恶劣的一类餐馆,并向到餐馆就餐的居民提出关于就餐时间、地点选择的合理建议。本阶段是课题的最后阶段,也是落实成果的阶段。 将本次研究所得的所有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本次研究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并将结果撰写成论文,汇报给课题主管单位。 以上研究方案是我们经过初步研究制定的,由于时间仓促,可能有所疏漏,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方案。 5.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目前的了解,研究中可能存在以下疑难问题: (l)在同一餐馆的不同位置来集数据,是否会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是否需要在不同地点多次测量? (2)如何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了解噪声对餐馆顾客的影响? (3)如何衡量餐馆建筑结构对噪声的影响? 上述问题可能是一时难以解决的,但解决它们无疑使我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研究取得更圆满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