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海南都会迎来大批特殊的客人,他们长途跋涉从天寒地冻的北方飞来,在海滩漫步,在公园打球,过着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在这些老人中,有不少是教育、医疗、科技方面的专家,而这正是海南最稀缺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如何以最充分的理由留住这些老专家、老学者?这一话题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探讨和深思。
调查:“候鸟老人”乐意在海南发挥余热 近年来,海南以温暖的气候、宜居的环境吸引愈来愈多的“候鸟老人”。“候鸟老人”集中居住在海口、三亚两地,因为“候鸟老人”的来源和居住地点均比较分散,相关部门尚未掌握“候鸟老人”的确切人数。从房产部门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老人来海南过冬之后便会喜欢上海南,干脆买房长居此地。在购房久居海南的“候鸟老人”中,以来自河北、山西、上海、东北三省等地的老人为多。 万绿园、海口人民公园、金牛岭公园是“候鸟老人”集中活动场所,每天早上,总有很多操着外地口音的老人在绿地上参加娱乐活动,他们或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或者分成小队打门球、或者在花丛中悠闲地散步,精神状态十分好。 今天,记者来到万绿园和海口人民公园,以“候鸟老人在海南的心愿”为题展开调查,很多老人明确地说,他们对海南的自然环境非常满意,只是这种悠闲的日子过得单调了些,如果手头有事可做会更加开心。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柳儒茂老先生今年71岁,他的老伴冯庆芝女士今年62岁,退休前,两人都在地质系统工作。“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家里没什么负担了,我们老两口终于能够走四方了。”性格开朗的柳老先生说,“新疆的冬天又干又冷,听说海南的气候好,2008年11月17日,我们坐飞机来到海南,哦,到处都是红花绿叶,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他们在海口打听了一番房价,感觉不算太高,干脆买下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为当“候鸟老人”做长远打算。他们打算在海口住到2009年3月再回新疆,下一个冬季再回海南。 在海甸岛一处老人公寓居住的朱老先生已经接连三年来海南过冬。第一年,他是和同事做伴来的;第二年,他把亲家公、亲家母全带来了。朱老先生说,海南是避寒圣地,在他的老家东北,冬天很冷很长,人们都不愿出门。一来到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海南,人不由得为之振奋,突然希望“老有所为”了。他所居住的老人公寓中,有很多都是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有人写书,有人画画,都在找活干来打发时间呢。 思考:谁来组织“候鸟老人”老有所为 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的候鸟老人来说,非常乐意在海南有所作为。然而,究竟该由谁来牵头组织“候鸟老人”们发挥余热呢?由政府、由社团、或是由行业来组织? 来自陕西的赵女士曾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她和老伴在2个月前来到海南,加入“候鸟”一族。热爱教育事业的赵女士一向把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视为最高享受,刚来海口不久,她就主动与海口市几所中小学校联系,希望进教室听课,从而了解海口基础教育情况。赵女士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初中学校学风不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她和经常在金牛岭公园遇到的一些退休老教师谈起此事,大家都乐于为海口基础教育发展出力。然而,与学校接洽时,学校纷纷予以拒绝,理由是,外聘老师来指导学生要花钱,目前没有相关预算。赵女士一行感到非常失望,只好打消了“发挥余热”的念头。“每年都有很多内地老教师来海南过冬,他们中间,肯定不乏学术精英。问题是,大家的来源和住宅都很难掌握,有的是来旅游的,有的是来探亲的,有的住在儿女家,有的在外租房住。作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即便想组织他们在海南发挥余热,也很难有的放矢。”海口市美兰区教科局副局长郭川认为,各个行业都有相关的学术链条,在学术圈子内部成员之间,是彼此熟悉和了解的,比如,海口的老师们最了解哪所学校是优质学校,哪位老师是知名教师。隔行如隔山,别的行业的人恐怕就不了解这些。他认为,“候鸟老人”中间有宝藏,只是需要各个行业的有心人来耐心挖掘这些资源。 [ 1 ] [ 2 ] 下一页 |
...两个分别都上外网的路由器 |
...flash游戏hunted forever |
...万年历和常用节日日历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