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满堂老师给学生们讲述打工故事
两千工钱和一本打工日记能干啥
博爱一老教师唤回了辍学打工的儿子
他的打工日记还成了当地学校经典案例 降低了失学率
儿子高中辍学后,选择到南方打工,作为教师的父亲极力劝阻仍是徒劳。
暑假到了,父亲打起背包也走了,不是为了找儿子,而是想体验一下打工对学生究竟有多大的诱惑力。
一个多月下来,泪水和汗水凝成一篇篇打工日记。读过日记,父子俩抱头痛哭,儿子也选择了继续上学。
如今,打工日记走进当地许多校园,使昔日居高不下的辍学率,大大降低。
■商报记者 胡志强 陈松 文/图
■ 网帖 教师打工日记被热捧
2月13日,焦作一家名为“沁园春论坛”里,网友“沁园春”发帖引起网友的关注,一周来,先后三百多位网友关注此帖。
帖子的主角是博爱县孝敬镇坞庄学校一位叫杜满堂的老教师。两年前,杜满堂的儿子高中辍学后也到外地打工,他一直为没能劝住而自责,为更好地对厌学、并准备辍学的学生进行更有力的说服教育,去年7月,年过半百的他到山东做了一次打工体验,并在打工之余,写下几十篇感人至深的打工日记。看了父亲的打工日记,在福建打工的儿子重新回到了学校,听了杜满堂在孝敬镇多所学校作的报告,许多学生放弃了辍学打算。
“春节回家,当我听说了这件事后,很受感动,就要来了他的打工日记,整理后放在论坛里。”“沁园春”说,辍学应该是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位教师的“打工日记”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样才能唤起全社会对农村辍学儿童及留守儿童的关注。
■ 现场 “印象中的山东每日有鱼”
2月20日上午11时,博爱县孝敬镇坞庄小学院内,一群课间休息的小学生拉着一位老师讲故事,他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该校教务处主任杜满堂。
看着孩子急切的眼神,杜满堂没拒绝,回到办公室拿出一个教案本。
“同学们知道山东为什么简称‘鲁’吗?山东在我国最东部,那里的人每天最先看到太阳,加上山东海岸线很长,富产海鲜,所以就有了鱼和日,鱼和日加在一起就有了‘鲁’了,而且啊,我在山东打工时候,每天就是搬鱼,没日没夜地搬,所以啊山东给我的印象就是每日有鱼……”杜满堂的故事就是从山东说起的。孩子们睁大眼睛静静地听着。
其实,这不是杜满堂第一次给孩子们讲故事,以往的故事情节也并不是不生动,但杜满堂感觉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学生们听得很认真,而且他们之间互动或交流气氛非常热烈。
杜满堂知道其中的原因:故事属于亲身经历,更主要的是孩子们听后,会考虑自己的未来。这就是杜满堂故事的独特魅力。
■ 缘起 平时好学的儿子执意辍学打工
杜满堂没想到,学生们对自己的打工故事如此感兴趣,更没想到的是,如今他的故事走进了附近乡镇一些中学。
事情还得从去年春天说起,在博爱一中上高二的儿子杜国城辍学了,背着行囊要去南方打工,杜满堂怎么也想不通,平时懂事儿好学的儿子为何突然会有这种想法,无论杜满堂如何劝说,可儿子就是铁了心要去。
后来,杜满堂才知道,儿子是受一些辍学去南方打工同学的影响。
事实上,在儿子变化前,杜满堂都在关注一个现实:农村中学生流失。
“中学,特别是初中是学生流失的重点阶段,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学生都跟着爷爷奶奶在家成了留守儿童,生活上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致使孩子厌学、逃学或辍学。”杜满堂说,他前几年曾在一个中学执教,带过一个有76名学生的班级,到了初三仅剩下42名学生,其余学生外出打工了。
但他没想到,高中一年级还获得省数学竞赛特等奖的儿子,不到一年的时间,竟也“随波逐流”辍学打工了。作为老师,面对儿子的出走,却没能说服儿子,杜满堂很自责。
儿子去厦门的一家鞋厂打工走了,杜满堂的心也随之而去……
■ 体验 老父亲外出打工感动迷途儿子
“出外打工到底有多大的诱惑力?我一定要体验一下。”随后,杜满堂的想法得到了校长许发国的支持。
去年8月中旬,杜满堂背着简单行囊到山东荣成石岛镇一个渔场打工。此后一个多月,他一直重复着装筐、冷冻、包装、装货等繁重的体力活。老板担心鱼腐烂,经常连续40个小时不让工人休息。
干活之余,杜满堂拿起小本子,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记录下来。
担心被老板发现,每次写完,他就把日记藏在一装衣服的纸箱底层。还另外准备一个小本子放在床头记录了一些让老板“感兴趣”的东西。如:我爱这里的大海边,老板有一颗慈善的心等一些“溜须拍马”之类的日记。
老板看到这些日记后,主动给他找一些很轻的活儿,其间,杜满堂还给老板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很受老板器重。
“和我一起打工的走了一批又一批,老板从没给他们完整的工资。我总结一句话,出外打工,没知识不但要干重活,而且工资也拿不全。”杜满堂说。
9月底,杜满堂带着2200元工资和一本密密麻麻的打工日记回到了家。
这时,杜满堂才知道儿子也回来了。看到父亲被太阳晒得黑红的脸庞,儿子抱着父亲大哭一场。随后的两天内,父子俩没出家门,他们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打工故事……
第三天早上,杜国城走到父亲面前说:“爸爸,我想继续上学。”
■ 现状
儿子复学了,父亲以打工日记唤儿子回头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随后的半年多,杜满堂的打工日记成为当地教育界的经典讲座。除自己乡镇学校外,附近如界沟乡中学、孝敬乡中学都成为杜满堂打工日记的大课堂。
据许发国介绍,以前,附近一些乡镇的失学率很高,人们常说的30%应该为保守数字,一些私立中学的失学率最高达到60%,通过杜满堂典型案例,很多学生迷途知返。
“王贺中学也要请我给学生们讲课。”杜满堂认为,他的打工日记起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不断有新的学校相邀让他讲课。
然而,其间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杜满堂曾遇见一位对此不满的教师,他的一句话,杜满堂觉得心很凉:你这一讲课,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想过早弃学了,以后我们的升学率也受到严重影响。
言外之意,升学率依然是考核老师教学的唯一手段,杜满堂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这也是农村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大的课题。
杜满堂打工日记摘选
7月17号 晒
前3天的任务是在院子里帮打井队打井、竖铁架、挖坑,坑十分难挖,沙是大沙粒,由很多碎石组成,锄有一尺多长,镐像小簸箕,一会儿工夫,腰开始疼,胳膊开始酸。
今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天,头顶火盆样的太阳,附近连个草帽也买不到,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贴身上很难受,偏偏那几天一丝风也没有,更叫人受不了的是二老板来了,喊着“快干!再快点”。
身体吃不消尚在其次,精神上时时弄得人很紧张,更叫人受不了,好在不是长干,只干3天。我期盼着,3天后,进车间应该好点吧!
7月19号 吃
中午往往是芥菜疙瘩加馒头,很少有米,但大多蒸不熟;面条的做法是,要放冷水里泡一下,再捞出(可能是为了节省吃饭的时间),这么一泡,什么味也没了。
清水捞面条,也没酱油、醋,更没有卤,可以打一份菜,但菜是辣的(估计是控制工人吃菜的数量,因为辣而不能多吃)难以下咽,晚上连汤也没有。
没开水,有人冷水(自来水)泡馍,就是一顿饭,今天连续一天一夜没睡,听说明天还不让睡觉。
7月20号 住
由于厂里效益还可以,工人较多,我来到厂里时已没床,找了几张纸箱纸,打起地铺。后来,山东枣庄来了个年轻人,听说是厂里电工的亲戚,电工帮他搞了一张床,两条褥,两条薄被子,但他只加了一个通宵班,尚没记住他的名字,就当了逃兵,于是他的一套东西便归了我,我终于睡在了床上,很感激他。
但至今也回忆不起来他长得什么样子。随后,我的地铺上又来了一个年轻人……
7月21号 险
公司的仓库装满了鱼,心想可能不用加班,谁知道老板借了一个仓库,继续加班还不准请假,旷工罚100元。
4车鱼入库,今天卸车时我站在车边,一个外号叫“傻子”的年轻人不打招呼便打开了车厢,约2米高,两丈多长的车厢板猛地放下来,把我的后腰擦了一层皮。
如果我站的位置再靠后一点,就会砸断我的腰。万幸、太万幸了。
回厂时,下起了雨,坐在敞篷车后厢,一个个衣服被淋透了,幸好一路无事,两点睡觉,明天五点就要起床。
7月24号 自伤
今天的任务是扣盘子:具体工序是一车冻鱼从冷库出来,约55盘,每盘约40斤,由两个人卸下装入水槽,另一头两人从水中捞出,一只手抓盘翻转,另一只手按住铁盘底向一张大铁桌上狠狠扣下,叫扣盘或叫卡盘,一个东北人才来第一天,一下子把铁盘扣在右手的食指上,差一点把食指扣掉,没挣一分钱,回去了。
扣盘子费力、危险,从车上卸盘子不如扣盘费力,但同样危险。
之前,有一次卸盘往水里丢时,一车铁盘哗啦一声全倒了,我急忙又蹦又跳向前跑,但仍被几十盘铁盘包围,其中有两盘冻鱼砸伤了腿,自费去医院包扎一下,腿一直蹲不下,至今腿上仍有两块黑伤疤,巴掌大。
7月25号 人伤
一东北四平人,今天上港装车,回来满脸是血,白骨外露,我几乎没认出他来。
原来是大海起浪,渔船缆绳断了,一头打到脸上,把脸打得稀巴烂,听人说,他还算运气,以前有人被缆绳缠住腰缠死的,有被拽到大海中淹死的(因为缠住了胳膊腿,即使会水也不行),有打瞎了眼的。
东北人连续两次负伤,一起来的十几个人决定要回去了,最后,每人给了200元,他们都流着泪走了,白干了近一个月,我拉着一个东北朋友王大富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1.80米的东北大个子,拉着我的手,失声痛哭,我也暗自流泪不知该怎样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