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久失修,悬空梁只好用砖支撑着。
新密城隍庙破败 一村民自筹20万拯救城隍庙(图)
中原网讯 在新密市城关镇西街村,提起村民王亚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这位普通村民,多年来节衣缩食,坚持义务修缮和保护城隍庙,先后投资20多万元维护600多岁的城隍庙遗迹。
有人养兔有人种菜,破败古庙让他痛心
前天是阴历二月二,也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一大早,王亚套就和两位村民一起,冒着纷飞的雪花,扛着木梯到城隍庙换令旗。新换的令旗是米黄色,中间有个大大的“令”字,令旗在风雪中轻轻飘动,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增添了一抹亮色与生动。
谈起城隍庙,王亚套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他说,新密市的城隍庙可有一些年头了。据密县志记载,密县城隍庙创建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后经3次续修,算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老县城西大街北侧,东与古县衙相邻,西和法海寺搭界,坐北朝南。
“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差点儿都被糟蹋完了。”谈起自费维护城隍庙的事儿,王亚套显得很无奈,他说,他是2001年接手城隍庙管理的,当时由于历史原因,庙里还有不少住户。有的住户在庙里养兔子,有的种菜。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为破坏,后院的9间古建筑倒塌6间,东排厢房还有3间损毁。
自筹20多万,拯救600多岁的城隍庙
老城隍庙现存明清建筑93间,占地面积4140平方米。“保护这些文化遗存,是我和其他村民共同努力的目标。”王亚套说,他和一些热心保护城隍庙的村民们,自发捐资,对破败不堪或者倒塌的古建筑进行重修加固。
除了村民捐款,隔三差五的,王亚套就得从家中拿钱,因为他不忍心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在自己眼前倒塌。几年间“差不多花了20多万了”,王亚套说。
独有的建筑特色极具研究价值
据王亚套介绍,全国各地都有城隍庙,但是独有新密的城隍庙是受过皇封的。而且新密的城隍庙有不少独特之处。譬如,其他地方的城隍庙大门多为1孔或3孔,而新密城隍庙因受皇封所以建成了5孔的午朝门。
“城隍庙的西楼建筑是八角楼形状,采用了悬空梁建筑结构,午朝门及西边廊房也多采用悬空梁结构,这在全国的古建筑中也很罕见,体现了古时能工巧匠的建筑智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后殿的城隍塑像在地下暗藏玄机,机关与塑像前的某一片地砖相连。如果香客无意中踩中了与机关相连的地砖,原本躺卧的“城隍”会突然“坐”起。这情景,曾经吓死过独自来上香的香客。所以,王亚套等人就将这种地下机关改成了电动式,只要香客来到后殿上香,跪拜磕头时,原来向后仰躺的城隍塑像,会缓缓坐直身子,礼拜结束站起身来,城隍塑像又恢复原来仰躺的姿式。
“可惜的是,最近这种电动机关出了故障,还没有资金进行维修。”王亚套说。
王亚套说,最让人痛心的是,城隍庙原来有一处全国罕见的彩色琉璃影壁,上面绘有二龙戏珠的彩色图案。“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彩色影壁,也是新密人引以为荣的宝贝。可惜这件宝贝已被损毁。”
在建筑艺术上,城隍庙与古县衙十分接近,全国罕见的建筑艺术,凝结着明清时代建筑工匠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专家们不断来此考察,城隍庙及其建筑艺术先后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家们认为,新密城隍庙规模巨大,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其中不少古建筑保存完好,对研究我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