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孙云庆老人亮出“神鞭”。
八旬翁“神鞭”甩出“超音速”
扬子社区行走进南京龙翔雅苑,红花街道居民送上精彩节目
黄南 董婉愉 吴俊
昨天虽然气温很低,但天公作美,久雨的间隙,上午竟出现了朦胧的太阳。扬子晚报社区行第76站来到城南秦淮区红花街道高档小区“龙翔雅苑”,与9个社区4个村委会的数百位居民共同观赏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只见这些群众演员身着抢眼的演出服,一招一式明显透着“腕”的气息。据街道党群科介绍,这些“角儿”来自各个社区。
此外,为配合社区学雷峰活动,本报社区行的追随者、11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员、南京中脉大药房的骨密度检测与龙翔雅苑社区的便民服务小分队一道,在节目演出现场一侧构成另一个热闹的人气中心。
真摆: “爵士舞女”65岁啦
听说本报社区行要来,红花街道各社区的居民都拿出了看家本领。身穿白衬衫、外套黑茄克,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来自风光里社区“外婆级”的大妈们表演的爵士街舞《向前冲》,估计看过的人还不多。但她们跟随强劲的音乐节拍扭动的活泼身影,谁见了都要感叹:她们舞蹈的精彩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就是一个字——“摆”!据介绍,这些“风光”的“爵士舞女”,最大的65岁了,其余也基本属于外婆级别。果然,50多岁的杨金凤刚从台上下来,还没来得及披上衣服,就抱起外孙女哄她开心。
巧遇: 八旬“神鞭”遇七旬“鞭神”
让鞭子在头顶旋转几个圈,突然猛地一抽,鞭子与空气的摩擦恰到好处时,就发出清脆的啪啪声。“甩鞭在中原地区经常能看到,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非常不容易学……”本报社区行主持人山佳先生的话还没说完,来自双桥新村85岁的孙云庆老人就猛甩了几鞭子,声音清脆如鞭炮,很远就能听到。正当大家为孙老拍手叫好时,家住秦虹路75岁的本报读者金国森上来打擂台了!只见金老轻松地抽出鞭子,却爆发出同样清脆的响声。孙老拿出带来的另一根鞭子,与金老同台甩鞭,两人你一鞭我一鞭,清脆美妙的和声与观众中爆发的掌声混合在一起。看老人表演了几下后,本报年轻的摄像记者也上台打擂,却总是不小心抽到自己的背部。他笑着说,“我想听到的响声看来短时间不会出现了。”
金国森后来告诉记者,“我是看了扬子晚报预告有‘神鞭表演’,特地赶来‘打擂’的。”金老十几岁学甩鞭,孙云庆也是在解放初学会“甩鞭”。记者随后在网上查阅了解,“甩鞭”之所以能发出清脆响声,据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鞭子甩动后猛然一抽的过程中,会在运动方向上形成“环状”,速度瞬间达到“音速”,导致发出响声,而此时鞭梢速度更是达到“音速”的两倍,所以即便传得很远都能听到。
温馨: 夫妻双“抖嗡” 情侣谢红娘
“抖嗡”在社区行上已不是新鲜节目,不过夫妻合力表演还是第一次,何况这对老夫妻今年刚好“金婚”。徐声华和妻子殷素琴上台后,平素轻松从容的练习突然间带有表演的色彩,两位高手竟意外地分别让嗡“脱了手”。随后他们渐渐恢复到平时的镇定状态:丈夫抬腿、转身、绕圈,展现出高难度的抖嗡技巧,动作干净利落;妻子犹如穿针引线,两手一高一低,把一个小小的“嗡”控制在一条细细的线上,穿插过程中体现了女性的细致灵活,台下送出一阵阵掌声。73岁的徐声华告诉记者,他们练习抖嗡8年,社区行以往在河西举行时,几位建邺区的抖嗡高手常露“绝活”,“我们夫妇俩展示的是城南的抖嗡水准”。
红花街道“龙苑幼儿园”6名美丽“冻”人的幼教老师,昨天身着单薄地给居民们献上歌舞《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唱歌的陈蓉老师是声乐8级高手,昨天她刚以美声张开嗓子,就有居民说:哇,还是训练过的哦!“龙苑幼儿园”幼教老师告诉记者,她们参加过几十场社区活动。“不要以为只有中老年人喜欢社区行,我们也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
除了年轻的幼教老师外,昨天的社区行还有一对特殊的年轻人。他们是通过社区行相亲活动认识的一对情侣,差一点因为父母的偏见而分手,幸亏红娘上门做工作,才不致棒打鸳鸯。“以后我们结婚,你们可一定要来参加啊”。在社区行“万人相亲”现场这对年轻人向红娘发出热情邀请。3个月前,27岁的于先生和24岁的吴小姐认识后,彼此产生好感成了恋人。半个月前,于先生喜滋滋地带吴小姐回家见父母,却被泼了一头冷水。父母当着吴小姐的面很客气,但前脚刚走,后脚就向儿子提出,吴小姐只有大专学历,又在一家小公司工作,收入不稳定。与硕士、公务员儿子有差距,“门不当,户不对”。于先生不敢将实情告诉吴小姐,怕伤她的自尊。“万人相亲”红娘听说此事后,立即上门做于先生父母的工作:既然两人真心相爱,吴小姐人品好,温柔善良又孝顺长辈,只要今后努力深造,工作上也会有起色的……于先生的父母终于被说通了,接受儿子的这段恋情。事后于先生向吴小姐和盘托出,两人决定来感谢红娘,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感动:
志愿者“指头冻僵”
跟节目一样吸引人的,是来自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科技协会服务队的11位大学生。他们看了本报上周四的预告后,昨天一早就携带各种工具和设备从仙林校区出发,早晨8:30就赶到“龙翔雅苑”。“我家这电话拿起来就挂不掉了。”“我这半导体没怎么用就是不响。”“豆浆机才买的就转不起来了。”居民们排着长队来向学生求助,节目开场半个多小时,电饭煲、电风扇、豆浆机、遥控器、录音机就把不大的桌面堆满了。直到中午活动结束,大学生们都没有停过手。“实在太冷了,手指头都冻僵了。”一名去年8月在沙洲街道参加过本报社区行的女生告诉记者,还有些读者不惜跑到仙林校区请他们修理家电呢。“小家电坏了以后,很多居民都以为问题很复杂,请人修理要花几十块钱。其实对于专业的人来说,只是一块简单的电路板,拆开来看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杨路路同学告诉居民,其实豆浆机、电饭煲,都是最容易修好的。他说:“我们愿意多来几次,也可以跟着社区行一站站地走,请大家关注扬子晚报的预告。” 本报记者 黄 南 董婉愉
本版摄影 吴 俊
社区走笔
“我们都是一家人”
红花街道地处秦淮区东南部,辖区内有著名的“大明路汽车一条街”,被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
近年来,红花街道又相继有“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的加盟,形成了“宁溧路商贸商务街区”。为关注贫困群体,街道先后建立慈善公益救助、助老服务、失业人员之家、金色老年俱乐部等体系和阵地,截至去年累计推荐500人重新就业,发放帮扶弱势群体资金225万元。
红花街道龙翔雅苑社区注重“邻里情”和“亲情”,它成立于2003年4月,有龙翔雅苑、龙翔鸣翠苑、海鲸公寓、丽景华庭4个小区2000多户居民,除了居民活动室、会所等一系列常规设施外,社区还设有电教室、慈善超市、亲子园等活动场所。
龙翔雅苑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注重体现社区和居民间的关怀照顾。比如社区经常开展“家庭趣味运动会”、“零家庭暴力日”、“邻里情卡拉OK比赛”、“居民闲置物品交换市场”等一系列“原创活动”,还举行“送电影进社区”、“法律进社区”等大型社会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其中,“居民闲置物品交换市场”是一个成功的邻里平台,让社区里的孩子、家长寻找到自己的朋友及帮扶对象。
“这个交换市场最初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几个玩具。”龙翔雅苑社区魏主任告诉记者,在一次与居民聊天时,有人抱怨自家孩子的玩具太浪费。“又要好玩、又要益智,当然不便宜了。而孩子又长得快,才上幼儿园大班,就丢掉了小班的玩具。”感到这些玩具扔了可惜,不扔又占地方,于是有人提议干脆在社区内搞一次“儿童玩具交换”。
2006年,社区第一次搞交换市场,深受孩子和家长欢迎。2007年,社区将“玩具交换市场”“升级”为“居民闲置物品交换市场”,这就更热闹了。
如今,小东西交换已不算什么,大件已发展到电视、冰箱的转让买卖。“社区有些年轻人喜欢时尚,家具电器的更新换代很快,电视、冰箱才用四五年就要换新款。原先的舍不得丢,不如卖给其他需要的居民。”魏主任说,搭建这个平台既避免浪费,又增进了邻里感情,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