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日讯 记者宋焱报道 日前,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小组发布评估报告认为,震灾不改经济运行趋势,宏观调控政策仍须稳定。
报告在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时指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经济形势看,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年初发生的冰冻雨雪灾害和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经济运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如何客观评估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合理把握未来一个时期宏观调控力度的关键。 报告认为,震灾不会改变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主要原因是地震对整体工业生产影响较小;对农产品供应的冲击相对有限;此外,相比日本1995年和台湾1999年大地震而言,我国此次震灾虽然损失很严重,但相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较轻,预计震灾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应不会超过当年的日本、台湾地震的影响程度。预计此次震灾对宏观经济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一是灾后重建会推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二是震灾会增加短期通胀压力。 报告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没有改变。此次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当期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但总体上这种影响具有局部性和短期性,不会改变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事实上,从当前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看,受国内外经济运行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看,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尚属温和,没有出现市场担忧的大幅下滑;与此同时,今年前4个月居民消费物价平均上涨8.2%,生产者价格平均上涨7.2%。就总体而言,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仍然是物价全面上涨的压力。从未来趋势看,宏观经济整体将由“热”趋“稳”;出口需求虽继续放缓,但不应夸大其负面影响;投资需求近期虽有回落,但后期反弹压力较大;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会进一步增强;物价涨幅持续保持高位,防通胀任务艰巨。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的势头较为温和,另一方面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本轮物价上涨既受全球通胀压力普遍上升的国际环境影响,又是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构失衡和由此引发的成本推动压力的集中反映。由此可见,未来一个时期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不可忽视,要高度关注震后中国经济运行态势,既要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也要落实好宏观调控举措,防止物价全面上涨和投资增长过快。 针对如何合理把握未来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力度,报告认为,应保持总量政策稳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同时,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二是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大支持灾后重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三是加快制定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抑制结构性物价上涨。四是从扩大消费出发,应进一步加大公共支出和社保体系的建设力度,以增强国民经济的协调增长能力。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