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捕那一刻,张某形容自己的感受:“感觉一下子解脱了!” 摄/记者王巍
原中国书店销售人员挪用19万余元不交朋友不管妻儿孤独生活多年嫌疑人阐述被抓后心理 逃亡近10年被捕一刻解脱了
过了近10年忐忑不安的日子,2009年3月9日,原中国书店的销售人员张某结束了自己的逃亡生活,在海淀区被查获。
昨天,因涉嫌贪污罪,宣武检察院将张某移送审查起诉。
年近50岁的张某曾经是中国书店出版社的员工,负责图书销售。在此期间,他涉嫌贪污19万余元公款。
2001年1月9日,张某被宣武检察院立案侦查。
此后近10年的时间里,张某在逃,检察院对其办理了网上追逃手续。
2009年3月9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翠微派出所核查辖区内从业人员身份信息时,发现公司职员张某就是检察院网上追捕的在逃人员,于是将其带回派出所审查并移交至检察机关。
近日,记者在看守所对张某进行了采访。
逃亡生涯
“想在南方赚点钱补窟窿”
据张某说,他于1995年便开始到中国书店工作。“那时候工资低,一个月300块。”从事销售的张某在外应酬时好讲排场,为了增加业务量,他便取出一些公款用来宴请客户或者自己置办一些体面的“行头”。
公款的窟窿越来越大,但张某并不以为然,他说想等到拉到业务后,再把公款的窟窿堵上。但让他没想到的是,2000年开始,单位对张某等销售人员表示,不再负责工资,销售人员只根据业务量享受提成。
2000年,单位来了新领导,该领导要求结算书款。意识到自己挪用的19万余元已无法偿还,张某辞了职,并逃往南方。
张某决心南下找朋友做服装生意,但在2001年,他挪用公款东窗事发,检察院多次到张某家中找他。
“我想在南方赚点钱补上窟窿。”身在南方的张某得知此事后,怀着不赚到钱不回北京的想法,选择继续在外躲避法律制裁。
但服装生意最终还是亏了,2003年左右,张某回到北京,并找了一份工作。
回京“潜伏”
当上停车管理员
在公主坟一家大厦内当上停车管理员后,张某还是不敢和亲人联系。工作期间,领导非常赏识努力工作的张某,几次打算给他升职加薪,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对此,张某解释称:“我害怕升职后接触的人多,暴露了自己的案底。还有就是害怕钱多了管不住自己,收入能维持生活就最好。”
今年3月9日,海淀公安分局翠微派出所核查辖区内从业人员身份时,发现张某系网上在逃人员。被审查期间,张某将自己挪用原单位19万余元公款的事情作了交代。
昨天,负责办理此案的宣武区检察院检察官称:“虽然张某的认罪态度很好,但因为他有逃亡情节,其原来处罚较轻的挪用公款犯罪已经转化为处罚较重的贪污犯罪行为。他的逃亡得不偿失。”
“潜伏”原则
不交朋友 不管妻儿
在看守所,张某向记者讲述了他这些年由于潜逃而造成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从40岁到50岁的这段时间里,张某没有朋友,也不与妻儿联系见面,他对友情的态度是“没朋友危险就少一些”。
他对婚姻的描述则是:“她(妻子)想跟我离婚,但一直找不到我。十年之间,我跟妻子孩子没有任何联系。”
在近十年里,张某烟酒不沾,他说,这样就没有了朋友聚会的理由和机会。
在案发前,张某自己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但自从东窗事发后,他就不再与这些朋友进行联系。
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2003年,张某从外地回到北京后,住在母亲家中,直到事发前,他过的就是单位——家——单位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
“我没有朋友。”张某说,因为朋友多了就要透露信息,就会有提前被捕的危险。
对于自己的母亲,张某表示,由哥哥姐姐照顾,他本人没有牵挂。
被捕一刻
“感觉一下子解脱了”
张某说,他小时候住在四合院里。邻居家的4个孩子先后都进过监狱:“因为从小就见过那几个人,所以对进监狱感到特别害怕。”
这种恐惧心理促使张某在案发后选择了漂泊在外,但张某说,他并没有刻意逃跑,也没有故意躲避过警察。张某说,他对被捕有着极度矛盾的想法。
张某说:“闲着的时候总会想到自己犯了罪。”
他表示,一想到自己犯了罪继而会想到,有朝一日,如果儿子当兵或者需要其他的政审,结果被发现他的父亲是个逃犯,“我认为儿子会恨我。”张某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还不如被逮起来干脆。
“但我自己始终迈不出自首那一步。”对坐牢的恐惧感让张某停步不前,直到此次警察发现张某在网上的情况时,张某自己也有所感应:“我心里想着,这回差不多了。”
而被捕那一刻,张某形容自己的感受:“感觉一下子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