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
丽江大研古镇。
古城游客。
束河古镇的茶马古道博物馆。
居于青藏高原南端的小城丽江,其文化旅游做得风生水起,形成独特的“丽江模式”。这个“让心灵休息的地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绚丽的民族文化风情,恰恰击中了三亚旅游的“文化软肋”。
研究丽江旅游的发展轨迹与经验做法,三亚或许能从中受到些许启发?
20年前不为人知的边陲小镇三亚,如今成了国内外旅游业界盛赞的“旅游休闲度假天堂”。
同样,居于青藏高原南端的小城镇丽江,其文化旅游做得风生水起,形成独特的“丽江模式”。这个“让心灵休息的地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绚丽的民族文化风情,恰恰击中了三亚旅游的“文化软肋”。
近年,三亚与丽江两地互派官员学习借鉴旅游发展经验。同为典型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两地有许多共同之处。研究丽江旅游的发展轨迹与经验做法,三亚或许能从中受到些许启发?
不遗余力的生态保护
丽江地处“藏彝走廊”和“茶马古道”等多民族迁徙往来的交汇地带,以个性卓然的本土文化和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著称于世。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集镇及军事战略要地。丽江以纳西文化为核心,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为补充和延伸的多元化、复合型文化结构,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丽江古城、白沙壁画等纳西文化精髓,为丽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文化内涵和持久动力。
关于丽江,有一段美丽的描述十分动人―――
“丽江,一个流芳的梦幻之所,一个集三江并流之旷世雄浑、千年古城之清幽典雅、东巴古籍之悠远神秘为一体的世界三大遗产之城。神奇的冰川雪峰、险峻的高山峡谷、秀美的湖泊湿地、奇妙美丽的自然风光,加上意蕴悠长的历史文化、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丽江壮阔美妙的天然画卷。”
的确,丽江的美,令人神往。因为她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旅游资源,也有精神层面的文化享受。
而这一切,源于丽江建设者的先见之明。早在1951年初,丽江当地政府就做出了“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决策。1983年制订县城总体规划时,首次明确保护古城方略;1986年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后,加大投入,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了保护古城生态环境,坚决关、停城区及古城周围所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同时,在国家实施金沙江天然林禁伐之前,就自觉全面停止了丽江县东部林区(即玉龙山周围林区)的森林采伐,以保护古城水源和周围生态植被。
“丽江模式”和文化旅游
《丽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以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回馈遗产保护”,这是一种超前的眼光和宏阔视角。通过一系列举措,丽江古城古朴宁静的历史风貌被完好地保留和展现,文化旅游兴起,形成独特的“丽江模式”。
何为“丽江模式”?简单而言,就是以开发保护、重在保护、保护优先作为旅游发展理念,通过保护古城,将丽江的文化旅游品牌打出去。强有力的保护开发措施及严格有序的行业管理使丽江的旅游发展更具活力,“丽江模式”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也使丽江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历史遗存以更鲜活的生命力及完整良好的面貌呈现在了世界面前,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客。
三大遗产和三台戏,是丽江旅游的血脉、根基和灵魂。珍视文化遗产,保护丰富而璀璨的文化瑰宝,丽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文化立市、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
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被称为丽江的三大遗产。而三台戏则是:大研古镇的纳西古乐演奏会、深圳能量公司打造的精品晚会《丽水金沙》、张艺谋团队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
为积极推进“文化立市”战略,丽江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民族文化保护、继承和开发。这三大遗产和三台戏,充分发掘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使丽江旅游形成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两翼齐飞的良好态势。
不仅这三台戏,几部在丽江取景拍摄的经典影视剧,也将丽江之美大大传播开来,成为游客向往的洗涤心灵之所。
丽江对古城的保护更是前所未有。2001年初,所有珠宝玉器商店、卡拉OK厅、舞厅、游戏厅等场所全部迁出古城,开始实行商铺准入制度。古城内原有的两大集贸市场也逐步疏散,搬迁到新城,以维护城内和谐安宁的环境。几年时间,古城内一度林立的现代化砖混结构水泥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修缮如旧的纳西族传统民居的木楼。
2005年开始,丽江市政府着手加强以旅游业为重点的诚信建设工作,按大旅游、大市场、大环境理念,大力整治危害旅游诚信的各种行为。围绕政府、旅游企业、个人三大诚信主体,建立起法规、道德、监管三大诚信体系。2007年成立丽江旅行社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旅行社“零负团费”、“垫付款”问题,负面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丽江的美丽形象留在众多游客的印记中。
丽江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套旅游行业管理及结算交易平台“一卡通”,实行“先付款,后接待”,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开创了全新局面。组建了30家旅行社参股滇西北国际旅行社集团公司,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促销、统一服务质量、统一宣传的“四统一”管理。
丽江名片的民间力量
全国范围内有世界遗产的地方不少,但唯独丽江把文化遗产做得尽人皆知。如果云南省没有把丽江作为滇西北旅游的重中之重来考虑,没有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没有建立丽江纳西文化研究院,没有用政府行为调动历史、文化、民族、生物、旅游、规划、建筑、音乐、美术等等的专业学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研究,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完整的丽江文化。
政府力推丽江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大力扶持“民间力量”。在丽江,三大民间领军人物也塑造了特殊的丽江名片―――纳西古乐“活化石”宣科、“百岁老中医”和仕秀、纳西怪才作家王丕震。
丽江文化结构中,有璀璨夺目的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丽江古城、白沙壁画等纳西文化的精髓,也有其它民族的文化。例如,在节日方面,有彝族的火把节、普米族的吾昔节、傈僳族的阔时节、他留人的粑粑节等;在民居建筑方面,纳西族的一支―――永宁摩梭人融纳西、汉、白、彝等民族建筑技巧于一身,普米族、藏族、小凉山彝族、丽江坝子的白族等其它民族建筑也是风格形式多样,颇富特色;在歌舞方面,不仅有阿哩哩、东巴舞等纳西族舞蹈,还有摩梭人的甲搓舞、小凉山彝族的芦笙舞、藏族的锅庄舞等等。
丽江重点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城市生活空间,全面诠释具有无比亲和力的丽江人文情怀和柔软时光,以此来塑造“天雨流芳,梦幻丽江”的旅游城市形象。
正因此,丽江城市名片―――“让心灵休息的地方”―――一遍遍地打动人心。
梳理丽江旅游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丽江高度重视城市美誉度的传播与提升,以种种渠道给游客以人文关怀,用浓浓的人文精神去关怀和修补旅游产业链中的缺陷环节。同时,对原住居民的重视和关怀,真正让当地人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让当地人体会发自内心的友善、包容、自豪和满足,构成一幅多方和谐的画卷。
相比之下,三亚旅游在很多方面显得不足:未能挖掘体现民族文化的产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对旅游业支撑不足;热带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资源分配不合理;旅游专业学术机构不多;旅游人力资源不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旅游服务功能和体系还不够完善。
或许,这是三亚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