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方向叫回家,有一样博大叫亲情,有一种力量叫平静。“我要带儿子回家,不能把他丢在废墟里。”这位貌不惊人的父亲,突然间散发出一种平静的力量,“我只想,我每走一步,他就离家近一步。”
这是一个让人肝肠寸断的故事:父亲程林祥和母亲刘志珍,背着大儿子程磊的尸体,一步步,走了25公里,回家。家在水磨镇,儿子程磊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地震后,程林祥赶到学校,扒开废墟,找到儿子,但生命已如风飘逝。父亲决定把儿子背回去,让他在家里最后过一夜……(5月28日《中国青年报》)这不是叶落归根的电影故事,而是汶川地震后震颤人心的真实一幕。 在家最后过一夜———为了让逝者安息,为了让生者安宁。我们的父老乡亲那么朴素,只想让孩子回家,团聚,相守,并没想要引起什么动静;父亲母亲依然像默默的泥土,朴实而平静地生活在大山深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那一夜,全家团聚的一夜,所有的人都活着。 亲人的失去,是对家庭亲情的最大摧残。有网友看到死难的女孩,这样宁静而沉痛地描述:乱发遮住了脸,微微隆起的胸膛刚刚开始发育,却再也不会成熟了;母亲扑倒在泥里,一脸一身的泥……除了正义战争的牺牲,谁愿意把青春、把生命永远停留在花样年华?天下有哪位父亲母亲会愿意?亲情在垮塌后恢复重建,多么艰难,愿生者坚强。在父亲背着儿子的平静而坚毅的脚步中,我们看到了这种坚强,它来自生命本质的最深处,来自沉痛中最沉静的亲情力量。 今天,在石头垒起的坟边,有鸟儿跳动在枝间,鸣叫在程磊身旁,大自然的生命总是这样生生不息。这让我想起网友批评“慈善负担论”时说的一句话:“不管你征服了多少座高峰,但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此刻我已明白:只有亲情能够高过坟头,而高过坟头的博大亲情,能够征服心灵的任何高峰。 大地震发生后,绵阳九洲体育馆是受灾百姓临时的家,这里有一面生死相望的寻亲墙,无数记者拍下了那墙上数不清的寻人启事。我想,今后应该把这面墙改建扩建为纪念墙,在那大理石上,铭刻上当地死难者的名字;每个县市,都应该有一面这样的墙,让那墙上的名字,在亲人同胞的目光中温暖。□徐迅雷(杭州 媒体评论员)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