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从三亚市博物馆获悉:文物普查工作者在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发现占地0.25平方公里、70余处210多间明清民居建筑群。
新发现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位于国道海榆西线保平村段南侧,整个建筑群连片而建,保存比较完整的约有70余处院落。
海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阎根齐和三亚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平12月5日现场考证了保平村的该片部分民居建筑。今天下午,阎根齐向海南日报独家证实:整个保平村古民居建筑群大部分建于清代,个别民居建筑可能始建于明代甚至更早,是截至目前海南发现规模最大的、连片而建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据初步考证,一处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的周家宅院为明代所建。该处民居后寝采用穿斗式结构,上有月梁,下为平梁,木隔板,柱下的鼓面形石柱础,屋坡上的滴水莲花花纹,后墙采用素面青砖垒砌,白灰勾缝等等,无一不透出这座建筑的早期特征。一处何家宅院尚有保存完好的“明经第”小门楼,额上中间阴阳太极纹,左右两边的汉纹,堂屋的墙楣门额上正中雕塑一个巨大的篆体双“喜”字,左右两边彩绘着“喜鹊登枝”和草龙的优美图案,将住户主人刻意追求的“福”、“禄”、“寿”、“喜”的思想文化也表露无余。
多处民居都具有古代天涯海角的地方风俗和审美情趣。一处陈家宅院建于清代光绪年间,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前堂保存一尊完好的神龛,上雕龙凤麒麟、鹤松梅竹,其图案精美、工艺精细,堪称神龛精品;一处蔡家宅院的多处彩绘或是鸟兽,或是花草,或者是文字,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阎根齐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保平村建筑群在海南多台风多雨的气候环境影响下,能够保存至今,实在难能可贵。该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