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贩公司猫和老鼠游戏的终结版? 观察记者 潘振华 文/摄 众所周知,在全国各个地方,不时会出现城管与摊贩闹矛盾、伤人事件。如今,这个情况在温州得到了很大改善,摊贩们不用再躲躲藏藏,他们有了自己的“专用”市场,有了专门为他们服务、对他们进行管理的公司,不用再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aaabbb.com 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内首家摊贩公司的建立。日前,记者来到温州,就摊贩的生存状态,摊贩公司的运营模式、利弊等进行了调查采访。 小贩:不再提心吊胆过日子 温州市鹿城区。傍晚六点多,来自安徽阜阳的老李推出了卖瘦肉丸的餐车,带上早已准备好的原料,开始到飞霞桥路摆摊,他儿子也推出一辆崭新的不锈钢餐车,车上满载着甘蔗和柚子,一家人就靠着这两个车养活生计。 老李家的摊位在飞霞路的移动公司大楼前,白天路边停着的都是上班族的汽车,六点多时车辆基本都已开走,到了晚上这里就是一个夜宵集中地,许多像老李这样的小摊贩就占据了这块地方做生意。 记者点了一碗瘦肉丸,与老李攀谈起来,老李告诉记者,“我们以前是在市中心开泰百货商场附近的谢池巷一带摆摊的,那里一到晚上就热闹得不得了。可是从去年7月开始,温州的那些城管要推行中心区无摊化管理,那些‘红袖章’24小时轮流值班,我们一摆摊就会被没收。” 2008年8月1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共场所设摊经营,但政府指定规划,要确定相应的经营场所,供农产品、日用小商品等经营者从事经营。同日施行的《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规定,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当注重教育和纠正违法行为,不得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对小商小贩不能一味地围追堵截。 正是顺应这个趋势,去年8月,温州城管在飞霞桥、山前街、公园路、瓯江帆影试点设立4个临时疏导点,让流动摊贩可以到那几个地方去经营。 设立了疏导点的好处不言而喻,原本这些东躲西藏的小摊贩,不用再提心吊胆过日子,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这摆摊、招揽生意。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以前那些摊贩在开泰附近摆摊时看中的是那里巨大的流动人群,而搬到飞霞桥之后,这里虽然离市中心那一带很近,可不是商区,人流稀少,有的摊贩一连几天都做不了几笔生意,有的甚至到了房租都交不起的地步,年前早早地就收摊回老家了。“你看你在这边这么长时间,我有没有做成过一笔生意?”一位卖鸭头、鸭脖子的湖北大婶对搬到疏导点后生意冷清的意见特别大。 随着收入的大大缩水,有的人又打起了游击战,有的就转战那些还没“城管”的街道。终于,矛盾再一次激化。去年11月12日,温州人民路东联大厦附近,两辆行政执法局的车被掀翻在地上,另一辆执勤的皮卡车,也被推到了机动车道上。现场执法的市行政执法局鹿城一分局副局长刘玉以及局长助理卢克,是在派出所民警的保护下,坐警车离开现场的。 这件事一直萦绕在城市管理者们的心中,如何才能更和谐地管理城市的小商小贩呢?温州市民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民公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公司:首先打造特色市场 去年8月,温州重庆商会的会长徐雪在摊贩推举下,找到城管部门,希望能成立一家“摊贩公司”,让她和几位老乡一起,召集小摊贩,主动前往疏导点,同时对疏导点进行“包装”,使那里的市场尽快成熟起来。 当时,行政执法局的负责人对这个想法进行了慎重考虑,最终认为徐雪在摊贩中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尝试运作看看。去年11月,民民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有5个股东,徐雪是其中之一,另外有三个以前做过摊贩,对这一行比较了解,还有一个据说是个待业人员。“我有不少老乡在市区摆摊,有时就会跟执法人员起摩擦,我对这事一直念念不忘,就想着能不能成立这么一家公司,在执法人员和摊贩之间可以搭建一座桥梁。”徐雪将民民公司比喻成执法人员和摊贩之间的一座桥梁,可见民民公司起到的是一种沟通协调的作用。 公司上马第一项措施,就是组织摊贩抓阄分派位置,并免费推广不锈钢推车,“我们告诉摊贩,先把自身搞好,把疏导点搞整洁干净,大家愿意过来,市场很快就会形成。我们在飞霞桥设立了八十个摊位,如今已经有50多个摊贩自愿加入,我们给摊贩们进行卫生培训和整体素质的培训,此外,还招聘了一批协管员,主要负责协助管理市场的秩序、交通等,着力打造一个特色的夜市小吃集中地。” 记者在温州目前流动摊贩最密集的城西街(该地段允许流动摊贩摆摊)采访时,有部分还没进驻飞霞桥临时疏导点的摊贩提出这样的疑惑,“如果不配备整齐的车辆服装,今后是不是就不让进疏导点了?政府的公共地方就要成了企业的‘自留地’了。”对于这个说法,民民公司的祝毅副总经理这样解释,“不租我们的车当然也可以摆,只是你摊位没其他人清洁,东西没其他人卫生,生意就没其他人那么好。” 在公司成立后不久,徐雪就到新加坡、杭州、宁波等地考察过,也学习了其他地方的一些优秀经验,决心先把飞霞桥的特色小吃夜市一条街先建设好,打好品牌,吸引大家在逛完街后都能想到来这里吃东西,这样,摊贩的生意也会好上去。 目前,民民公司向摊贩们收取每个月200元不锈钢车的租金和200元清洁费用,至于今后会不会收其他费用,祝毅表示,届时将与摊贩们进行沟通、协商后再做决定。 城管:省心不少,城市旧貌换新颜 夜幕降临,五马街张灯结彩,好不喜庆,这里被当地媒体称为“温州王府井”。坐拥整个城市的中心地带,五马街以其巨大的物流和人流向周边辐射出一个巨大的商圈。“这里遍地是黄金,路边摊贩在这里摆上一小时,可能比在其他地段摆一天的收入都要多。”温州市城管行政执法局鹿城一分局局长姜益祥这样形容。 因着巨大的利益吸引,这里曾经是乞丐多、流动摊贩多、垃圾油渍遍地,在这里开了好几年店的老殷说,“以前,当我早晨来开店门时,很可能会发现门口都堆满了垃圾,那些炸年糕、炸鱿鱼、甜面酱等等粘在地上,得用水擦很多次才能弄干净,脏得就像个垃圾场。” 本来市中心就是人流庞大,再夹杂着一辆辆到处穿梭的摊贩的手推车,机动车有时根本就无法通行,那些摊贩都掌握了城管的活动规律,每天晚上11点等城管下班后,四五百个流动摊贩就涌到了这一地带,城管“堵”到哪,摊贩们随即转移,治理难度非常大。 行政执法部门要维护城市形象,而流动摊贩需要的是生存下去,两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光靠打击不行,还得给他们一定的生存空间。”温州市行政执法局鹿城一分局有关负责人说,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堵疏结合的办法。 “设立疏导点后,我们加强了巡逻,逮到那些摊贩也先规劝他们到疏导点做生意,而不是一味地没收他们的东西,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今有了民民公司协助我们管理,我们在人力上省下了不少,你看现在的五马街附近,比以前干净了不知道多少倍!”姜益祥脸上堆起了笑容。 温州市行政执法局监督执法处的谷处长在接受采访时首先肯定了摊贩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过他认为合法设摊需要当地街道以及市政部门的审批认证,而不是光靠执法局鹿城一分局的许可就可以进行。不过因为这个模式正在试点阶段,一切手续可以待日后慢慢完善起来。 专家:从水火不容到水乳交融 把流动摊贩纳入正规的管理渠道,可以说是对多方都有很大好处。用企业形式来管理和运作疏导点也许是个比较合适的办法。温州市原城市管理局以前也尝试搞过管理擦皮鞋摊贩的机构,但是效果并不好。只顾收钱却不讲究提升服务质量,还凭空增加了加盟摊贩的经营成本。而且顾客一看,服务一样,在你这儿擦要2块钱,在别人那只要1块钱,谁都不来你这儿了。如果能够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将摊贩的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如果经营得不好就换人经营。 管理部门与摊贩之间原本是水火不容的,疏导点和摊贩公司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者的矛盾。从实际情况看,疏导点设立后,在附近区域,乱摆摊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控制。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的徐旭东说,流动摊贩的问题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过去有关部门一般采用粗暴的行政命令手段来管,效果很不好。如今温州市鹿城区的做法,使得流动摊贩不用东躲西藏,可以安稳地做生意谋生,另外对市容环境的影响也小了。是个很好的尝试,值得鼓励。 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部的张教授认为:当地方上面对千千万万个经营者时是管不胜管的,如果说各个经营者都有一个团体的话,那么团体有一些共同的利益诉求,共同的内部约束机制,地方只要对团体加以管理,这样就要轻松得多。就像摊贩一样,你不让他生存,他就跟你作对,就像游击队一样。外来务工人员跑到这儿来不是想来闹事的,是想寻求生存和发展,在制度法律许可的框架内,我们给他提供更多的方便,他们会更好地跟我们合作,城管和摊贩也能水乳交融。所以关键是地方的理念要改变。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