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能死人?拿出证据来! ●事件 又是一个案件引发的流行语。上次是瓮安少女李树芬溺水死亡,警方公布调查结果时提到了“俯卧撑”,随即“俯卧撑”走红网络。这次是云南青年李乔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2月8日在看守所内受伤,被送进医院,2月12日死亡,死因是“重度颅脑损伤”。 aaabbb.com 当地警方称其受伤的原因是放风时和狱友“躲猫猫”撞在墙上。很快,“躲猫猫”也火了起来。网友们一边讨论“躲猫猫”这个游戏的危险性,一边大量发帖“躲猫猫”。 (2月17日《现代快报》) 警方请拿出证据来! “今天你俯卧撑了?”“没有,忙着‘躲猫猫’呢!”相信除了中国网民,全世界其他地方绝不会有人看懂这个打招呼方式。 其实在警察局、看守所之类的地方发生“正常”死亡的事情早就不新鲜了,前面还有著名的“被自杀”事件,现在又紧接着新鲜出炉了“躲猫猫”事件。总之,警方在解释着各种“正常”死亡事件之时,总是在不断地挑战我们的想象力极限,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找不到。 “躲猫猫”这个游戏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可却从没有听说过因为“躲猫猫”而撞墙死亡的,如果“躲猫猫”真的这么危险,相信家长们也不会让孩子再玩这个游戏。而当我们长大以后,也很少有人再会接着玩这个充满童趣的游戏。那么为什么一个在看守所的成人却这么有心情去玩这个游戏,还如此巧合的撞墙身亡了?好吧,姑且让我们相信警方这个匪夷所思的理由,那么警方总要拿出点证据,如视频监控一类的东西让我们这些听理由的人也理直气壮些吧? 警方如此躲躲闪闪的做法其实才是真正在“躲猫猫”。 由第三方彻查真相! 面对这样一起突发公共事件,在证实和证伪同样困难的情况、在公众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知真相的情况下,“躲猫猫”的井喷就是一种必然。表达和传播过程中,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词语,而是作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被赋予同该事件紧密相关的意义甚至直接代表事件本身。猜测、质疑、嘲讽、愤懑、同情、悲伤、失望……也许每个接触到它的人对该符号意义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网友乐于接力,至少这个过程中被唤醒的对该事件的记忆和渴望获知事件真相的焦虑是共同的。 李乔明是否死于看守所放风时和狱友“躲猫猫”撞墙?在真相被获知以前,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更倾向于常识、而非警方一面之词的真相。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心里的真相进行加工和表达。“躲猫猫”的风行就是这种加工、表达的特殊表现,其背后有汹涌澎湃却无处发泄的民意积聚为支撑。 那么,该如何澄清“躲猫猫”井喷对警方公信的质疑?除了由一个足以让人信服的第三方积极介入,彻查真相后公布真相,别无他途。 |
...两个分别都上外网的路由器 |
...flash游戏hunted forever |
...万年历和常用节日日历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