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是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圣人孔子的地方,号称“天下第一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门 孔庙建筑群中轴线上有七座门,每座门的名称皆有来历。 第一道大门叫“棂星门”。据古代传说,天上的棂星是文星,以“棂星”命名,表示孔子及其弟子都是天上星宿下凡的英才。 第二道大门叫“圣时门”,按取典命名的习俗,据《孟子》称孔子“圣之时者也”一语定名。 第三道大门叫“弘道门”,取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 第四道大门叫“大中门”,原名中和门,原是宋代孔庙的大门。 第五道大门原称“参同门”,清顺治年以后改为今称“同文门”。 第六道大门以奎文阁代替。“奎”为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之首,有星十六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后人据此将奎(魁)演化为文官之首。 第七道也是最后一道大门,叫“大成门”,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此外,孔庙中尚有仰高门、快靓门、观德门、承圣门、启圣门、故宅门等等。门的格局、命名都可成风俗系列。 龙生九子 民间有神话故事《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龙的这九个儿的形象在孔庙中大部分都可以找到。 大哥名叫“嘲风”,性好冒险,被安放在孔庙大成殿殿角飞檐上。 二哥“睚眦”,生性凶残,好开杀戒,被做了孔府大堂仪杖刀柄上的龙吞口。 三哥叫“螭吻”(也叫“鸱尾”),好望远,被用为孔庙大成殿屋脊上的兽头。 四哥叫“蒲牢”,特别喜欢水,大成殿祭坛周围的水流子、孔庙前泮桥下的水龙头都雕作它的形象。 五哥名叫“饕餮”,平生好鸣,被铸在铜钟上做了兽钮。 六弟名叫“赑屃”(又称“霸下”)生来好负重。孔庙中很多大石碑座都雕作他的样子。不明就里的人认它为乌龟,说“龟有驮碑之力”,其实是不对的。 七弟名叫“囚牛”,特别喜欢音乐。大成殿里陈列的乐器中琴头上雕龙的都是“囚牛”。 八弟名叫“狻猊”,生来喜欢烟火。杏坛香炉上就雕刻它的身影。 九弟名叫:“椒图”,性情温顺,喜欢闭目养神,被铸成门环,安在孔府大门上。 勾心斗角 勾心斗角如今早成了明争暗斗的代词,追究来源却是唐代作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华豪建筑的用语。这种“勾心斗角”的建筑形式,在孔庙奎文阁上表现得特别突出。 “心”就是建筑的中心,“角”就是建筑物的檐角。飞檐角伸出来的最长的那根雕有龙头的木件,另一端勾住“心”,横过来的,与它扣在一起的短木件,俗称“斗角”。这种斗拱建筑,不用胶,不用钉,全凭工匠的技艺,把成千上万块木头扣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坚固无比,且繁复壮丽。杜牧形容阿房宫“各抱形势,勾心斗角”,今天许多内行的旅游者都夸奎文阁每一个角度和侧面,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古代起居风俗遗物 孔庙第五重院落,东出毓粹门外,左倚孔庙,右靠孔府,有一处矮小门第,这便是孔子故宅门。据文献记载: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 年),鲁哀公为了祭祀孔子,辟其故宅三间,“因以为庙”。现存整个孔庙的宏伟建筑,都是从这里扩大出去,建造起来的。当年鲁哀公曾在孔庙里保存了孔子生前用过的书、剑、弓箭和乘坐的车辆等实物。年代久远,现在都难得再见,但是,故宅周围的遗迹仍可以使我们窥见古人生活起居的好多内幕景象。 大成殿龙柱 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处处精到。其中的惊世之作要数雕龙石柱。大殿四周廊下环立28 根石柱,全用整石雕刻。柱高5.98 米,径长0.81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花柱础,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 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的,其中殿两山及后檐的18 根八棱水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九条团龙,每柱72 条,合18根柱上的龙,正好是传说中龙的总数,1296 条。前檐的10 根柱为深浮雕,每柱二龙对舞,盘绕飞腾,中悬宝珠,四缀云焰,柱脚有山石,衬波涛。十根龙柱,两两对称,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之生动,雕刻之剔透,刀法之刚劲,龙姿之神韵,整齐之布局与千变万化的局部的和谐统一,都显示了曲阜石刻匠师的独有的技艺,造就了中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瑰宝。据说,清朝乾隆皇帝来庙中祭拜孔子时,石柱都用红绫包裹起来,恐怕皇帝看到这里的龙柱超过皇宫而生怪罪之念。游人每到大成殿首先注目的都是这惊世的石雕龙柱。郭沫若写诗赞大成殿,其中有句曰:“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天工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