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证人民群众方便出行,平安出行,努力打造“平安畅通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推动平安和谐进入一个新阶段具体措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已提高,现有的交通安全设施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一个平安畅通的交通环境,不仅仅需要公安交警部门的努力维持,更需要政府的统筹安排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社会的硬件配套服务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加上人们思想认识滞后,从而使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现有交通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努力优化道路交通环境,已成为各级交警部门“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重中之重。
一、城区交通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城市框架与道路结构不合理。一是中小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区内道路狭窄,道路功能不全,瓶颈路段多,通行能力差。虽然近几年来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仍不能满足交通流量的要求,还是经常导致交通高峰时段的交通拥挤。二是城市面积小与人口多的矛盾突出。城市周边的农村基础设施功能不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人口成规模的向城区内流动。再加上城区内人口本来就较为稠密,极易造成“人多地少”现象发生,这其中包括动态流动和静态流动。所谓的静态流动是指大多数已定居与城市当中的居民,导致了一些居民小区和学校驻地过于集中,规模较大,每到高峰时段这些小区和学校周围道路特别集中,易造成区域性、时段性交通拥堵。而另一种所谓动态流动是指有遇到大型节假日或大型活动,城市周边乡镇中人口拥入城市极易造成城市繁华地段和一些娱乐场所周围的交通拥堵。 (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私家车与电动自行车的增长势头过猛,这就导致了停车矛盾,车与路矛盾,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矛盾进一步尖锐。首先是私家车的增长率过高,近几年来,城市中汽车发展迅速,全国私家车的年增张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而城区道路的建成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发展的速度,造成了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的日益激化,加剧了城区道路交通的拥堵,住城区道路交通量已严重饱和,远远超出了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其次是电动自行车的数量明显增多,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管理是保障城市道路安全畅通的关键,近年来全国各地电动自行车数量急剧增长,电动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之一 ,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安全隐患,电动车已成为新的高危车辆。最后是停车矛盾日益实现,随着公安部门“爱民走访大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一些驾驶员的心声:“交警部门总是处罚违章停车,但是城区内的停车位少之又少,个别较早的建筑物根本就未设置停车位,这么多的车,让我们停在哪?”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城市道路周围停车位少的可怜,甚至于一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设置停车位,这就极易引起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群众素质还需提高。 一是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现如今,出租车随意调头,车辆乱停乱放,机动车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以及假牌,套牌,故意遮挡号牌的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行人及非机动车随意侵入机动车道,闯红灯等违法现象是随处可见,交警部门即便是日纠夜查也难见成效。二是市民交通素质文明程度偏低,城区内交通违法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这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文明素质是有必然的关系。“人”是道路交通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但目前大量的交通参与者交通文明素质不高,机动车违法数量大,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突出,与现阶段经济建设和现代文明交通的要求相距甚远,而目前除了交巡警部门管理处罚外,缺乏对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诚信的教育,更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四)路边摊位严重影响道路安全畅通。 随着新一轮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危机也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一些企业的倒闭,外出务工的人员也逐渐返乡。如此庞大的回乡流总是得解决吃饭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一些占道设摊,各种活动摊位、无证经营相继出现,个别摊位占据街道两侧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侵入机动车道,这就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有个别活动摊位即停即卖,有的甚至在机动车在等红灯时买卖商品,这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特别当节假日到来时,各种摊位要是挤满街道,行人、车辆与买卖商品的人挤在一起,在一些繁华的闹市地段,更是“每逢节日交通必堵“。 (五)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工作压力加大。 公安交警部门对交通安全直接进行管理的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规模不短扩大,一些新修道路出现,交叉路口增多,原来的警力已不能满足新的城市规划的需要。现如今,城市人口稠密。居民小区密集,学校集中,学生上下学高峰,市民上下班高峰交通压力大,而我们平时的警力已明显感到不足,民警和协勤人员每天超负荷工作,但是仍不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的需要。 二.优化道路交通环境的对策。 众多因素制约着中小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车、路三要素的不协调。目前,许多地区也已经意识到了道路交通滞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并积极汲取借鉴许多大城市或有特色的城市的成功经验。但是,其中有不乏走了不少弯路的,对城市现有的道路交通并无多大的帮助。其实我们认为,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如果想达到和谐、安全、畅通、有序的程度,就必须与城市的人文地理、道路现状和经济能力等因素密切结合起来,联合社会各部门,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道路的利用率最大化,切实发挥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和谐之路。 (一)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建立交通安全宣传的广泛阵地和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城市中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翻越栅栏。机动车强行并线、强超强会等交通违法现象非常普遍,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并导致道路堵塞。究其原因,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知识淡薄,交通素质不高。在人车路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最主动的,如果交通参与者的素质较高,那么道路交通管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高中小城市市民的交通素质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交警作为交通安全宣传的主力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不仅体现在集中教育,更要体现在每时每刻、潜移默化教育之中。要结合本职业务,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要根据不同层次受教育人的情况,因人而宜,因人施教,才能使交通安全宣传深入人心。 (二)地方政府应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使的各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平安畅通工程”的建设。以往,城市道路从设计到施工,由于事先没有征求交通管理机关的意见,建成后因设计不合理导致通行效率低下,甚至重新拆建。其根本原因是规划部门只管规划而不能结合实际,交通管理机关只抓管理而无法参与规划,致使城市道路设计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和出行率。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彻底解决中小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一是要有合理的交通规划,二是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交通规划是基础,管理方法是手段,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形势的需要。作为交警部门要积极参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合理提出建议,充分利用政策,及时提出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对未规划设计停车场地的新建商场、公共娱乐场所等建筑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予以停工整改,确保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规划和利用率更加合理。 (三) 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之下,国内私家车市场却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了城区内车辆骤增,交通拥挤严重。此时,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成熟完善不但能够改变以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为出行方式的传统模式,减少道路混乱的因素;还能够遏制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势头,从而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流量的压力,大幅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交警部门要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参与到公共交通发展事业中去,对公交专用车道、公交站点的设计规划等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全力做好公共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筹备工作。 (四)加大科技投入,改革完善管理模式,努力实现道路交通通行效益最大化。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可以科学实施的系统工作,如果不能科学的掌握道路交通的规律,仅凭交警费力的指挥疏导,往往收效甚微。每个城市的交警部门都要结合城市实际进一步加大交通管理的科技投入,不断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主要路口的灯控设施;同时增加智能监控系统,使城 区各路口状况尽收眼底。在此基础上,交警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利用警力,充分发挥交警执勤管事的效率,执勤交警要走下岗台,高峰定点、平峰巡线、警便结合,动静交替,确保重点时段、重点路段交通的有序、畅通。 由以上分析与研究,我们认识到: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在推进交通长效管理上下工夫。重点加强与规划、建设、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整合各部门力量,利用综合手段,及时研究破解城市交通发展难题,比如:合理设置停车场、依法理顺隶属关系,搬迁马路市场,还路于交通等等。要把阶段性专项治理变为长效性管理措施,把公安一家管变为大家一起管,这样既节省警力,又加大了管理的覆盖面和力度,才能使道路交通管理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使城区的交通环境有明显的好转。 上一页 [1] [2] [3]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