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登录中心 | | 网络导航
logo 来海南旅游咨询 海南旅游 预订海南酒店 自驾租车 海南高尔夫 问路订房就请拔打海南旅游百事通  全天24小时为您守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导航页为首页
内容页为首页
当前位置:南国风 >> 社会趣闻 >> 浏览文章

教师叹博士质量下降 调查显示六成人为工作考博

作者:佚名 日期:2009年07月18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气:

  博士一代不如一代?

  一专项调查显示,六成人考博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本报记者 李新玲

  “我没有量化的数据,但我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联想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侯紫峰博士直言他对目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担忧。

  近年来,我国博士教育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博士生在学规模已超过2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5万人。

  为什么要读博士?读博期间所获得的能力培养是否符合目前社会需求?导师是家长还是引路人?

  ; 近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黄沛杰通过对100多名在读博士的走访调查,完成了一份《中国博士的理想与徘徊》专题报告,并在YOCSEF(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论坛)举办的“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现状与反思”论坛上公布。

  受访的104名在读博士包括普通博士、硕博连读、直博。所学专业以计算机为主,涵盖生物、医科、艺术、经济等。这些学生大都在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计算所、自动化所,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协和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就读。此外,他还访问了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剑桥等学府的博士生进行对比。

  六成人考博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对于读博士的目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黄沛杰在调查中发现,有60%的人表示读博士是为了提升能力,从而找到更好的工作;30%的人认为这与出国深造、工作一样,只是道路的选择不同;有21%的人是为了追求稳定的生活,更容易找到稳定职业;还有一些人认为读博是一项时间与机会成本的投资。

  “这些回答都很实际,无可厚非。”黄沛杰认为,虽然学术追求应该是读博士的本原,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动机的多元化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读博有哪些精神层面的追求?调查中,33%的人认为读博士是为了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喜欢的事情,30%的人认为可以静下心来,调整自己,思考未来发展方向;27%的人认为可以提升境界,接受崇高精神的熏陶,加强自身的内涵与文化沉淀;还有27%的人认为可以丰富人生经历,也有同学认为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未来怎么发展,也是未来成功的缓冲期。

  读博期间,你对学术上的追求是什么?受访者的回答也是多样的。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许多人想成为学术界大师级人物;一些人认为中国还是一个重视学位的社会,博士头衔可以增加信用和承认度;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读博士,可以为自己提供创业的能力和机会。

  调查显示,这些在读博士生中意的就业类型依次为:研究机构与高校、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党政机关等。

  理想与现实不断碰撞

  黄沛杰用“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来概括他所调查的博士生在读期间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调查表明,读博让大家普遍感觉有许多明确的收获:66%的人认为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研究、表达、创新能力;54%的人认为可以借此认识重要的人物,对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会有很大的帮助;45%的人认为磨炼意志,可以通过锻炼使自己能坦然直面压力;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可以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技术功底;其他人认为读博期间可以让自己认清特长,确定发展方向等等。

  不过,在收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受访者普遍认为,客观环境是造成困惑的重要因素,表现在杂事多,无法专心工作;得到的指导不足;经济压力大,生活需求不能满足;科研工作压力大,课题难度高或工程量大;能力培养知识面广度达不到单位要求;专业领域深度达不到单位要求;在社会见识与工作经验上与已工作同学有差距;交往圈子小、社会关系资源不足等。

  “我不知道困惑该怎么解决,只是通过调查把博士生具体的困惑和解决困惑的途径整理呈现出来。精神层面主要靠自我调整,特别对于一些准备读博士的同学,最好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寻求家庭的支持,当然也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诱惑。”黄沛杰认为,能力培养要有长远的目光,因为能力将受益终生,而非找工作一时之用。

  读博期间导师最重要?

  黄沛杰所调查的博士生,认为培养能力一方面靠自己,一方面也靠环境,最重要的是导师。很多受访博士认为,导师不仅影响博士的在读阶段,也会影响其一生。

  有八成多的博士生觉得导师应该更多是“引路人”的角色,为自己的发展指引方向。尤其是刚读博士的同学,对学术方向、以后人生的方向都不是特别清楚,希望导师能以自身经历为他们指一条明路。

  调查中,有六成多的受访者希望导师适当利用自己的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机会并为学生发展铺路。有的博士生希望老师最好像父母一样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关爱他们,手把手进行指导。还有一些同学觉得导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就够了。

  对于这一点,侯紫峰有自己的看法:“我现在觉得学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导师肯定是学生重要的依靠,但导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稀有资源,你不能什么事都找导师。”

  侯紫峰说,很多时候学生找他帮忙,其实这些事情他们自己就能够解决,甚至个别博士生对导师很依赖,包括自己论文的章节都想不起来,导师只好写一个大纲,把各个章节里可容纳的内容都直接告诉他。

  侯紫峰因此建议:“学生要把自己看成独立工作、独立生活的人,在找导师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初步想法。”


email:lifat@yeah.net| QQ:_3000_99**61 T先生
  服务指南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琼ICP备15001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