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登录中心 | | 网络导航
logo 来海南旅游咨询 海南旅游 预订海南酒店 自驾租车 海南高尔夫 问路订房就请拔打海南旅游百事通  全天24小时为您守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导航页为首页
内容页为首页
当前位置:南国风 >> 公文写作 >> 浏览文章

中国农村改革始于农民 为了农民 惠福农民

作者:佚名 日期:2008年06月13日 来源:不详 人气: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

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又进一步促进改革。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准确地说是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的改革就是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说到底改革开放30年就是围绕农村改革而改革的。通过农村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带动了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的整个历程,始于农民,为了农民,最终惠福农民。30年农村改革,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4年。即从1978年底和1979年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克服了“两个凡是”思想,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第一个改为向阳乡。至1984年中国农业全面高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人们称之为“黄金阶段”。
    这一阶段农业全面高速增长的基本经验: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去掉按工分分配的办法),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转折,农户经营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农民的伟大创造。

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2年。由于1984年农业大丰收,出现了卖粮难以及收购粮食“打白条”问题,被认为是“超常规发展”带来“低水平过剩”,导致了农产品统购与派购制度的改革,其基本动机是由于实行“超购加价”政策造成财政压力大。

中央通过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将农产品流通体制推向市场,突破了过去“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模式”,建立了新经济管理体制。  

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2003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解决了市场经济“姓社”与“姓资”的认识问题,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央1998年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上对粮食两次大幅度提高价格,粮食产量于1996年、1998年两次创历史最高。

第四阶段为2003年至2007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强调“三农”工作是全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以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系列方针。自2004年起连续发了五个新的中央一号文件,包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农民收入实现了实际性快速增长。

这一阶段把“三农”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战略之中,对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农民的弱势地位,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中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总结

30年农村改革的特点:一是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不带框框;二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与选择,不强迫农民;三是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加以推广;四是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不一步到位;五是因地制宜,不一刀切。这种改革的好处有三:一是成本低;二是风险小;三是效果好。农村改革的实践,是农村社会的巨大变迁,使马克思的“联合体的自由人”、“重建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等主张得到验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是从不自觉到自觉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亿万农民在党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获得了十大创造:一是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成为农村市场的主体,从15年不变到30年不变到长期不变。包干到户是农村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二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不仅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吸纳了1亿多农业劳动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村民自治,开创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先河,使农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进城的农民工,有1亿多农民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建筑与服务业的主力军,是中国农民的“黄埔学校”,一大批精英——农民企业家成长起来,是农村的希望。五是股份合作制。包括土地与乡镇企业,把劳动的合作与资产的合作结合起来,创造了集体产权的实现形式,使农民获得知情话语权、决策参与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管理人员选择权等。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的生产链,建立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种养加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生产最终产品,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七是适度规模经营。有些地区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原则下,促进使用权的流转,由小农变为大农,形成农业大户——现代农业企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由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环境监测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等,为确保农业安全提供有效保障。九是生态农业,由村——乡——县——市——省,把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多种效益,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的模式。十是走向国际。引进外资企业,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增加出口;发展劳务输出,在国外建立生产与贸易企业,在WTO框架下,提高竞争力。

三、这次农村改革最终是农民获得了实惠

——在“费改税”的基础上,取消农业两税和“三提五统”费,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增收1250亿元。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
 ——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覆盖面达到40%,2007年达到80%。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费。
 ——取消对进城农民工歧视政策,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对粮食实行直补、农机、良种、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以及最低收购价政策。
 ——加强对土地“农转非”的控制,以18亿亩为红线,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对省级政府实行土地“农转非”指标管理。
 ——增加财政对“三农”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扶贫工作的力度,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前的2.5亿下降为2100万。
  ——改革户籍制度试点,实行城乡居民统一户口。
  ——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村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组织有了新的发展。

四、中国农村改革与时巨进,前途无限光明

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党的基层组织五大建设中,实现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大文明,建设和谐社会,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纲,在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缩小城乡差别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用于“三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发展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解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与农民贷款难问题。
 ——把GDP翻两番的目标真正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与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建立农村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促进土地、劳力、资本、科技等基本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与优化组合,提高利用效率。
  ——在城乡一体化与国际化过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提高农业的增值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确保粮食、食物、生态、生物安全。
 ——推行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依法保护农民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建立与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李国华

2008-6-9

(作者单位坪石镇党委)

 


email:lifat@yeah.net| QQ:_3000_99**61 T先生
  服务指南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琼ICP备15001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