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 教学对象: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 教学目的:使党员懂得坚定理想信念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提示: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一、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理想是一个人的人生信仰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有其理想。比如,有的人立志成为科学家,有的人立志成为艺术家,有的人立志成为文学家,等等。但是,这样的理想仅仅是个人的理想。我们党从来不否定个人理想的价值,而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理想得到尊重,每个人的才华得到发挥,每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但这仅仅是就个人理想而言。实际上,理想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个群体的共同理想。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特殊材料铸造的群体,说特殊,主要就是因为它由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中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想,指的就是共产党人所特有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无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最崇高的理想。之所以这样说乃是因为这个理想所追求的目标,是要建立人类未来最美好的社会蓝图——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古往今来,饱经贫穷、战乱,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一直在苦苦追寻和探索着一个理想社会的出现,古希腊有柏拉图的“理想国”,英国有莫尔的“乌托帮”,而古代的中国则有儒家的“大同”、陶渊明的“桃花源”等等。 “大同”,中国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千百年来,中国的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在苦苦追寻一个理想的社会。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近现代的康有为、孙中山,都曾进行过这样的努力。在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就曾对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做过美妙的阐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儒家所推崇的这种“大同”思想对中国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东晋时代大诗人陶渊明曾写下了名垂千古之作《桃花源记》,在这篇文章里,陶渊明幻想、臆造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个个享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太平世界。到了近代,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为了凝聚人心,也曾在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里,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未来世界。晚清思想家,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也曾描绘一幅无私产、无阶级、无家庭、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中国的这些先哲们不可能真正找到通往“大同”世界的途径,“大同”也只能停留在幻想阶段。 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出现,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秘密”,才使得人类迈向美好社会有了可能,有了科学的路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在这个发展阶段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动力,正是这对矛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推动着一个社会代替另一个社会,虽然资本主义创造出了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多得多的物质财富,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对抗性质的,是靠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因此,也就摆脱不了覆亡的命运,取而代之的,将是人类最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以非凡的想像力和科学缜密的逻辑,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美好远景,并且指出了实现这一美好远景的科学途径。 马恩笔下的共产主义社会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其《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就向人们描绘了共产主义的远景:“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灭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方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第一,共产主义社会是彻底消灭私有制和阶级、阶级差别的社会;第二,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第三,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第四,共产主义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人们能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第五,共产主义社会是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重大社会差别消失,政党和国家都会消亡的社会。 虽然以上这些特征只是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尽管迄今为止,马克思所描绘的情景尚未在地球上出现,但这决不意味着共产主义是渺茫的、不可捉摸的,更不能说明共产主义的“失败”。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以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展开了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并在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充分说明,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指引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作为共产主义制度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一些国家存在了几十年,并继续存在和发展着;尽管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但是,正如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个别国家的封建复辟不能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一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总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 从那时起,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便出现在地球上,社会主义运动随之风起云涌,也是从那时起,共产主义作为一个崇高的理想,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力量源泉。 体系、运动和制度——“共产主义”的科学定义 “共产主义”是多么激励人心的四个字眼。在党的历史上,有多少人为了这四个神圣的字眼,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都贡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但是,“共产主义”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呢? “共产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愿意为“公有”的意思。我们现在通常使用的“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可以有三层含义。 第一,“共产主义”是个科学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彻底解放和人类社会必将进入美好未来的一整套理论和观点。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旗帜,是一切共产党人奋斗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 第二,“共产主义”是正在进行的现实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所称的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制度的现实运动”。从马克思主义诞生那天起,全球无产阶级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而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就没有停止过一天,这一点连共产主义的敌人也不否认。尽管当前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了挫折,但谁敢说,共产主义运动会就此而“偃旗息鼓”? 第三,“共产主义”是崭新而美好的社会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我们今天虽然离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正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是同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同我们当前所做的事情密不可分的。 |
南国风网站的版权信息:保留所有权力